游客发表

【日本战国】阿波三好氏的系谱与动向

发帖时间:2024-05-04 09:09:47

【日本战国】阿波三好氏的系谱与动向

第一章 阿波三好氏的日本研究现状

三好氏本是镰仓时代阿波守护小笠原氏的末裔,在阿波三好郡土著化之后以地名为苗字。战国进入室町时代,阿波在管领细川氏庶流阿波守护细川氏的好氏权力下,担当着阿波国的谱动地域支配的任务。战国时代,日本三好氏从细川氏麾下独立,战国势力延伸到近畿和四国的阿波十余国,流放了将军足利义辉后,好氏拥立足利一族,谱动进行着京都的日本支配。

研究三好氏,战国必然要论及其与足利将军家和管领细川氏的阿波关系,这也是好氏畿内政治史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另一方面,谱动虽然四国地区在丰臣政权成立前一直存在着地域权力,但由于涉及阿波国的一次史料少之又少,只能从军记物语中获取一些内容,因此实证性研究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特别是即便有关于阿波的研究,也主要是以三好氏这一家族整体为研究对象,很少讨论三好氏与其他阿波国众的关系。从整个四国战国时代政治史研究来看,也主要是倾向于论述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的四国统一过程,而对于三好氏这种被消灭的旧势力往往只是一笔带过。

不仅是阿波三好氏的相关资料少,整个德岛县(当时的阿波国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德岛县——不懂战国注)的中世史料也很匮乏。1913年由小杉榅邨编辑的《阿波国征古杂抄》出版,虽然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但直到现在为止该书仍可称为德岛县内质量最高的史料集,此书网罗的二战以前德岛县内的很多史料仍具使用价值,但对于县外的三好氏相关的史料却未能收录。此外,例如《大日本史料》这种重量级的史料集中,收录了织田信长上洛至本能寺之变时的史料,但三好氏主要活动的十六世纪前中期的基本史料至今仍未刊发。战后编纂的《德岛县史》的史料篇两卷中,也仅仅收录了近世的史料。直至今日所新发现的德岛县中世史料仍然不多,因此严重制约了阿波国中世史的研究进程。

虽然面临种种困境,但仍有学者克服困难,关于三好氏的研究也在逐步进行。例如长江正一所著的《三好长庆》(吉川弘文馆1968)一书,是至今为止关于三好长庆人物研究的顶点之一,指出他并非一个下克上的枭雄,而是一名具备很高素养的文化人;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版的秋永政孝所著的《战国三好党》(人物往来社1968)一书,叙述了从三好之长进入畿内到三好长庆死后三好氏爆发内纷一段时期内的历史。但两书在介绍关于三好氏的阿波支配方面,仅通过《阿波国征古杂抄》所收录的《故城记》(元龟三年(1572)成立)和《太田文》(元龟四年(1573)成立)对多个城主的氏姓和家纹进行比对而已。之后又有若松和三郎对制定《新加制式》分国法的筱原长房和三好长庆次弟·四国东部的支配者三好实休的事迹进行了深入研究,乃是对三好氏家臣团研究的开端,但其研究的内容和普遍的战国大名研究的论点却并不契合。真正使三好氏的研究在战国时代政治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是学者今谷明,他认为应仁之乱后畿内混乱的政治形势最终发展至以细川——三好政权为中心的政治秩序。这方面的内容虽然纷繁复杂,但他通过对阿波三好氏的分析,特别是从自阿波向畿内输入了大量的蓝(即蓝靛)和木材这一点着眼,提出了三好氏以此为进出畿内的资本这样很有深度的指摘。

笔者(即本文原作者天野忠幸,下同)不仅从政治史,还从对国人的统领、城郭的特点、对宗教势力和都市的支配、裁断和村落、与朝廷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试图通过三好氏在畿内社会构造中的位置来与普遍的战国大名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特别是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阿波国众,不从历来的军记物语和《阿波国征古杂抄》所收录的史料下手,而是通过畿内保存下来的一次史料来对这些国人的动向加以检证。

笔者与另一学者新见明生将支配畿内的以三好长庆为核心的三好家(长庆——义兴——义继)称为三好本宗家,将支配东四国的以长庆次弟三好实休为核心的三好家(实休——长治——存保)称为阿波三好家或实休家。阿波三好家作为东四国的地域权力,以其为主体的专项研究极少,总是将其作为其前代阿波守护细川氏的研究和其后代织丰政权四国政策研究的一个方面予以对待。一般来说,三好氏势力膨胀的起点是从作为细川政元后继者之一细川澄元的后见人并从阿波出兵畿内开始开始的,但三好氏又是如何获得阿波守护信任的呢?这点通过对细川氏的研究可以探明,末柄丰、山下知之和若松和三郎等学者检证十五世纪末阿波守护细川氏的权力构造变化,得出在阿波守护细川氏宿老层的衰退过程中,与守护家紧密结合的三好氏趁势迅速崛起这样的结论。

首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山内让、岩田修、多田真弓、川冈勉、土居聪朋、中平景介、津野伦明等众多学者通过对新发现史料的解读和对年代不详的文书进行年代比定等方法,将十六世纪后期以濑户内海为中心的一系列战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逐渐搞清了之前与军记物语内容混同或年代不详的战争的实际过程。三好氏与毛利氏对立的主线,则主要是以永禄二年(1559)三好氏断断续续的进攻讃岐西部为开端,后又有永禄十一年(1568)的备前本太城之战、元龟二年(1571)的备前兒岛城之战、天正五年(1577)的讃岐元吉城之战、天正十二年(1584)讃岐十河城·虎丸城之战等一系列战争。

其次,近年关于本能寺之变的原因,诹访胜则、藤田达生、桐野作人、桑名洋一、曾根总雄等多位学者在各自的作品中均将织田氏对于四国政策的改变导致事变发生纳入了研究视角,即原本支持长宗我部元亲的织田信长转而扶植三好康长的过程,并同时解明了在此过程中的三好氏的动向,从而产生了在四国长宗我部氏与三好氏的对立,实际上是不是就是织田氏内部作为长宗我部氏取次的明智光秀与作为三好氏取次的羽柴秀吉之间的对立这样的论点。

再次,不仅是对在阿波国外的战争的研究,对于三好氏在阿波国内的治政,田中省造、须藤茂树、三好昭一郎、长谷川贤二、石尾和仁等学者通过将《昔阿波物语》为主的军记物语与一次史料相比对后,进行深入检证。比如很多军记物语都是蜂须贺氏时代编纂的,会有很多描述三好氏失政的不实内容,所以近年开始有学者对三好实休父子皈依的堺的妙国寺的法华宗僧侣日珖所作的《己行记》进行研究,试图解明和还原相对真实的三好氏。

最后,通过对细川氏和三好氏在阿波国的支配据点胜瑞城的发掘,得出胜瑞城西部一块方形区划称马木集落的区域乃是细川氏的守护所遗迹,而在胜瑞城东部也发掘出被壕沟包围的居所和枯山水式庭园,这当是三好氏组织建设的城下町遗迹。此外还在这里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陶瓷物品,反映了其地域的文化水平。通过对城郭遗迹和出土文物的发掘,积聚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外的成果,可辅助对三好氏的进一步研究。

下面笔者就通过本文,来介绍一下以阿波国为东四国支配中心的三好实休的系谱及其动向。

第二章 阿波三好氏的系谱

三好氏的出身在很多系图中均标记为镰仓时代阿波守护小笠原氏的后裔,但无法确定这种说法的真伪。位于阿波国内的三好氏的菩提寺见性寺的前身是小笠原长之在美马郡岩仓创建的宝珠寺,三好元长因祖父之长的院号为见性院,特更改了寺名并将其迁移到胜瑞(《板野郡志》)。此外,三好长庆在出兵河内时将居城定为饭盛山城,并把与小笠原氏的祖上源义光元服之事有深刻渊源的新罗社迁移至此(《兼右卿记》)。可见,三好氏自认为本家是继承了新罗三郎义光家系的小笠原氏的后人。在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被武田信玄流放后即逃往三好氏领内的芥川山城(《杂杂闻检书》),其子贞庆还从三好长庆处拜领一字,并在永禄十二年(1569)正月京都本圀寺之战中作为三好三人众一方与足利义昭交战(《小笠原家谱》),所以小笠原氏在意识中也认为自己是三好氏的同族。

以下便对三好氏家中的主要人物一一进行介绍:

一、阿波三好氏当主

1、三好式部少辅

三好式部少辅在三好氏相关的史料中初次出现是在宽正六年(1465)二月二十四日付细川成之奉行人饭尾真觉给式部少辅的书状中(《细川三好两家消息》)。守护细川成之令三好式部少辅负责阿波三郡风吕钱(公共澡堂的入门费——不懂战国注)的征收和管理事务。学者山下知之认为式部少辅在系图上比对,乃是三好筑前守之长的父亲三好长之,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史料可以佐证式部少辅的实名乃是长之。相反,在三好氏的后裔中却有以式部少辅这一官名为称呼的人,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僧日珖所著的《己行记》中永禄七年(1564)六月十五日条中有“三好式部少辅父之卅三年也”的说法,可以推定三十三年前的享禄五年(1532)与三好之长之孙三好筑前守元长一同在显本寺自杀的人中有这里提到的三好式部少辅之父。另在天正八年(或天正九年,1580或1581)六月十二日织田信长给长宗我部元亲之弟香宗我部亲泰的朱印状中曾提到三好式部少辅对信长没有二心之事(《香宗我部家传证文》)。也就是说三好氏的嫡流并非是单纯的将官途由式部少辅改成筑前守,三好一族中后来仍有人世袭式部少辅的官途。

2、三好之长

三好氏中第一个能确定其实名的人是三好之长。永正三年(1506)出身于阿波守护细川氏的细川澄元过继给细川京兆家当主细川政元为养子时,三好之长作为其后见人一起上洛。后之长在执行已成为摄津守护的细川澄元的命令时的所发布的书状中署名“筑前守之长”(《石清水文书》),可判明其官途和实名。学者山下知之提出:文明年间(1469-1487)同阿波守护细川政之一同在京、出现于公卿日记中的“三吉”,即是三好之长。后又成为细川澄元的后见人,之长在阿波守护细川家的地位和受信赖程度可见一斑,其实名中的之字也许就是阿波守护细川政之或成之的赐字。但是,在收藏于三好氏菩提寺见性寺中的三好之长画像中出现了“长辉”之名,可在史料中却未有提及。此外,在现藏于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的《三好之长画像模板》中知恩寺僧法誉圣然题记的赞序为“三好氏曩祖日本无双之弓取”,认为三好之长乃是三好氏兴盛的始祖,此赞序意在夸示相对于式部少辅家等三好一族,筑前守家才是三好氏的本宗家。据《二水记》载,永正十七年(1520)五月十一日,细川澄元、三好之长在与细川高国争夺细川家督过程中败北,之长于知恩寺被杀,享年六十三岁,被子三好长光、长则葬于千本。

3、三好长秀

虽是三好之长之子,但在一次史料中尚未发现系图中所称的“长秀”的这个实名。永正六年(1509)六月十七日的如意岳之战中败于细川高国,其父之长逃回阿波,而长秀逃到伊势的山田,结果被伊势国司北田材亲所杀(《三好长秀诛伐感状案》)。

4、三好元长

三好长秀之子,之长之孙,幼名千熊。永正十六年(1519)与祖父之长共同出兵畿内。三好之长败死后,元长逃回阿波,永正十七年(1520)十二月十八日发给岩仓净土宗安乐寺的还住文书(《安乐寺文书》)。官途筑前守(《见性寺文书》),但在见性寺收藏的《三好元长画像》中所用名“长基”,未见于其他一次史料。享禄四年(1531),元长在摄津天王寺击破细川高国军,高国自杀。但次年便与主君细川晴元对立,杀害了其被官柳本甚次郎。晴元大怒,元长迫于压力而出家,号“开运”(《真乘院文书》)。后由于与细川晴元对立的深化,被晴元的同盟本愿寺一向一揆攻围,最终在堺的显本寺自杀(《细川两家记》)。

5、三好实休

三好实休为三好元长的次子,兄三好长庆,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幼名千满丸(《见性寺文书》)。元服后取名彦次郎之相(《白峰寺文书》),官途丰前守(《离宫八幡宫文书》),后又改名之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文书》)。永禄元年(1558)在与足利义辉交战过程中突然出家,号实休(《大觉寺文书》),轩号物外轩(《池田助一氏所藏文书》)。可见在一次史料中出现的实休的实名是“之相”和“之虎”,并未使用三好氏的通字“长”字。由于阿波守护细川氏历代名字中出现“之”字的较多,例如细川成之、政之、之持等,所以很大程度上实休出家前实名中的“之”字是得自阿波守护细川氏所赐。

此外,实休的实名还有“之康”(《续群书类从》所收《三好系图》、《系图纂要》、《细川两家记》)、“久虎”(《宫内厅陵部所藏文书》)、“义贤”(《群书类从》所收《三好家成立之事》)等,但没有其它史料可以佐证。此外,“康”字和“虎”字与“久”字和“之”字在古文书中的字体相类似,因此存在误读的可能。至于最为常见的“义贤”之名,实际上与实休的实名没有什么关系,大概是实休的次子存保曾使用过“义坚”之名,而“坚”和“贤”两字的下半部分如果被署上花押后,根本无法辨别,至后来的军记物语中被误认为“义贤”。

据《杂杂闻检记》永禄四年(1561)闰三月十九日条,实休和兄长长庆一样位列幕府的御相伴众,在次年三月五日的和泉久米田之战中战死。

6、三好长治

三好实休的长子,在《昔阿波物语》中记为阿波守护细川持隆之子真之的同母异父兄弟,但基本可认定为是后世的创作。幼名千鹤丸(《木户太平氏所藏文书》),也有史料记为万靍(《小林凯之氏所藏文书》)。元服后称彦次郎(《本愿寺显如书状案》)、长治(《松家家文书》)。永禄末年至元龟年间,三好三人众拉拢本愿寺势,出阵畿内,与松永久秀和织田信长交战。后于天正元年(1573)开始尝试与信长达成和睦。天正四年(1576)与织田信长和长宗我部元亲扶植的细川真之对立,在阿波荒田野之战中败北,于别宫长原自杀。关于其自杀的日期,《三好记》、《平岛记》、《南海通记》等军记物语中记为天正五年(1577)三月二十八日,但学者田中省造通过研究指出:本愿寺显如于天正五年一月从安宅氏那里得到三好彦次郎自杀的消息(《显如上人书札案留》),因此《昔阿波物语》中记载的天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说法当为正确日期。

7、三好存保

三好实休的次子,出继讃岐的名族十河氏,幼名千松(《己行记》)。本来其叔父十河一存已有亲生儿子三好义继,但因义继出继了三好长庆的三好氏本宗家,所以存保继承了十河氏。假名孙六郎(《己行记》),实名存康(《小林凯之氏所藏文书》)。继承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义继死后,存康又改回了三好苗字(《於曾家文书》),并在堺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兄长三好长治败死后,回到了阿波。他广为人知的名字“存保”最初出现的年份是天正十一年(1583),但推定其改名日期当在天正三年(1575)三好康长从阿波三好氏离反投靠织田信长之时。之后,又改名义坚(《木村家文书》)。其原因大概是当时三好康长收了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为养子,取名三好信吉,并继承了三好康长的家臣团。存保为了对抗秀次,取了三好本宗家的通字“义”字,以示自身的正统性。但存保于天正十年(1582)在中富川之战中败于长宗我部元亲,逃往讃岐虎丸城,后再次被元亲攻落,存保只得托庇于秀吉。天正十三年(1585),存保协助秀吉征伐四国,战后受封讃岐三万石,最终也没能回复阿波本领。在天正十四年(1586)十二月十二日的九州丰后户次川合战中败于岛津军,战死,作为大名的三好氏断绝。

8、三好神五郎

据《三好别记》的说法,神五郎乃实休的三子,一次史料中也有“三好实休息甚五郎”的说法(《鹿苑日录》)。后过继给淡路安宅氏为养子,称安宅神五郎(《土佐国纛简集竹头》)。当时,其叔父安宅冬康之子是安宅神太郎(《古简杂纂》。安宅冬康子通说实名为“信康”,但一次史料中未见其实名)仍健在,但后来史料上就未再见其活动,推定已死亡。因此在天正年间作为安宅氏当主的乃是安宅(三好)神五郎(《萩原员崇氏所藏文书》)(此处与维基和历来的通说安宅冬康次子清康继承有很大出入,由于维基未给出出处,所以暂以本文内容为准——不懂战国注)。因安宅氏本身掌握着淡路岛的水军,在羽柴秀吉淡路攻略后,神五郎被替地到播磨明石郡内陆地区的押部谷(《萩原员崇氏所藏文书》),淡路安宅水军的活动终结。

二、阿波三好氏一门

1、三好康长

系图上为三好长秀之子,元长之弟,实名为孙七郎康长(《木户太平氏所藏文书》)。永禄三年(1560)在文书出现“三山”的称呼(《观心寺文书》),可见此时他已获得山城守的官途。但康长永禄二年以前未有官途,且与享禄五年(1530)自杀的兄长三好元长的年龄差的过远。此外从山城守的官途来看,或许是三好之长二弟三好山城守秀一之子或孙子,所以今后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三好实休战死后,三好康长、筱原长秀、加地盛时、矢野虎村、吉成信长、三好盛政、三好盛长、市原长胤、伊泽长纲等家臣连署,宣誓效忠三好长治(《森田周作氏所藏文书》)。之后,三好康长出家,号咲岩(《法隆寺文书》。《信长公记》中作“笑岩”,其他史料中未见)。康长以河内高屋城为据点,与织田信长对抗,最终于天正三年(1575)降服,作为对本愿寺和对淡路安宅氏的交涉人而受到信长的重用。从属信长后,文书中再次出现了“山城守”和“康庆”的称呼(《泉文书》、《立入宗继文书》),可见他又还俗。之后又相继收取信长三子信孝和羽柴秀吉外甥秀次为养子,作为织田、丰臣政权的四国政策中对抗长宗我部氏的关键棋子。后从秀吉处获得河内安宿部郡的领地,至天正十四年(1586)仍然健在(《永运院文书》)。

2、三好信孝

即织田信长的三子织田信孝,本出继伊势神户氏,天正十年(1582)遵从信长的命令成为三好康长的养子(《寺尾菊子氏所藏文书》)。按照信长的四国政策的构想,预计讃岐给予织田信孝、阿波给予三好康长。后随着本能寺之变而未果。

3、三好信吉

即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出继给三好康长当养子的时期不明,有本能寺之变前或之后的说法,从养父康长那里继承了“孙七郎”的假名,实名信吉(《黄薇古简集》)。在长久手之战被德川家康击败后,恢复了羽柴姓(《上坂文书》)。秀吉就任关白后,作为秀吉的继承人改实名为秀次。

4、三好盛政

三好氏系图上并未出现的三好氏一族,在三好实休进攻河内的永禄三年(1560),作为实休及其子长治的重臣活动。在“总中”的连署起请文中出现“备中守盛政”之名(《高屋城在城众起请文》)。永禄末年其地位有所提高,与三好康长、矢野虎村三人共同连署发给文书(《东寺百合文书》)。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细川两家记》所记载的元龟元年(1570)六月与织田信长的交战中。

5、三好盛长

与三好盛政一样未在三好氏系统中出现,同样是实休、长治父子的重臣,官途民部少辅(《闻名寺文书》)、民部丞(《高屋城在城众起请文》)。永禄八年(1565)五月四日死去(《己行记》)。

三、阿波三好氏的重臣们

1、筱原氏

根据《故城记》、《古城诸将记》、《城迹记》和《三好记》等军记物语类史料记载,筱原氏及其一族分布于阿波麻植郡上樱城、板野郡木津城、名东郡今切城、三好郡山口城等地。学者若松和三郎推定筱原氏出自于近江筱原,但无法确定。

筱原氏在史料上初次出现是在三好之长给三好越前守和筱原右京进的书状中(《石清水文书》)。在三好之长·元长时代,筱原氏主要活动于阿波国内。永正六年(1509)八月,被认为是筱原右京进之子的孙四郎在随三好长秀逃往伊势时被俘,长秀被北田材亲斩首,孙四郎和长秀的首级一并被送往京都(《三好长秀诛伐感状案》),说明孙四郎曾出阵畿内。孙四郎后称“大和守长政”(《安乐寺文书》),曾随三好元长书状发布副状(对于主君所下发的文书进行解释说明的文书或家臣代理主君发布的文书——不懂战国注),并作为元长子实休的文书传达人(《三好实休书状》),可见长政是三好氏近三代以来的近臣。

筱原长政之子长房,假名孙太郎,官途右京进(《天文日记》)。元龟元年(1570),称右京进入道(《显如上人文案》),号岫云斋(《田代文书》)。其妻为河内的教行寺兼诠之女(《私心记》)。长房曾随实休出兵畿内,发布对京都清凉寺予以保护的判物(《清凉寺文书》),并继承了父亲的地位,成为实休文书的传达人(《村上文书》)。三好实休战死后,长房制定了三好氏的分国法《信加制式》,成为了三好家中的强硬派和中坚力量,为了对抗织田氏和毛利氏,在永禄末年至元龟初年,多次出兵讃岐、备前、畿内等地。不久与家督三好长治对立,于天正元年(1573)七月被三好长治攻杀于上樱城(《己行记》)。

筱原长房的长子为孙四郎长重(《小林凯之氏所藏文书》),在《故城记》、《大田文》、《小笠原氏系统》、《古城诸将记》、《昔阿波物语》等史料中记载他是三好实休的女婿,官途大和守(《离宫八幡宫文书》)。与父亲一起转战各地,并随同父亲一起在上樱城战死。

筱原长房的次子幼名松满(《龙谷大学图书馆所藏文书》),在父兄战死时渡海逃到纪伊的杂贺。并向杂贺众提出请他们代为转达本愿寺,请派他去调略阿波和淡路两国的势力。三好长治败亡后,终于回到阿波,获得右京进的官途(《池田文书》),并与信长和秀吉互通消息。

从上述可见,筱原氏嫡流的官途,乃是右京进和大和守交替使用。

非嫡流的筱原一族在文书上也出现过一些人。雅乐助盛家曾免除讃岐本妙寺的课役(《本妙寺文书》)。在天文十六年(1547)七月二十一日的舍利寺之战中战死(《波多野家文书》)。《武家事记》所收的《游佐长教书状写》中有筱原八郎战死的记载,或许此八郎便是盛家。

继承筱原长房重臣地位的是筱原弹正忠长实(《木户太平氏所藏文书》),在三好实休和筱原长房出兵讃岐时,他负责留守本国。出家后称弹正入道、弹入自遁。担任三好长治发给文书的传达者(《三好松永文书》)。三好长治败死后,自遁联络三好(织田)信孝和羽柴秀吉共同对抗长宗我部元亲。

在筱原一族中,除了只有筱原左近丞一人在三好长庆的手下供职外(《三好义长亭御成记》),其他人均在阿波三好家活动;筱原玄蕃助长秀与三好康长连署《高屋在城众起请文》,并在实休死后替阿波三好氏负责河内南半部的支配;筱原伊贺守家政之子猪一郎出继给东村氏为养子(《己行记》),称东村备后守政定(《兴正寺文书》),曾发布十河存保的付状,负责讃岐的支配。

在三好长治与筱原长房、长重父子对立时,筱原久兵卫尉政安、越前守政秀、因幡守家盛、三河守政成等人从阿波逃往纪伊(《龙谷大学图书馆所藏文书》)。另有筱原实长等人留在了阿波,获得了秀吉的援军,与长宗我部军对抗。可见筱原氏大部分人都是与长宗我部氏对立的立场,在后来蜂须贺氏入主阿波时,筱原一族的动向便不见记载了。

2、抚养氏

抚养氏是以阿波板野郡抚养城为据点的国众。当时旧吉野川途径木津、抚养向北流去,所以此地不仅是播磨滩和纪伊水道两片海域的结合点,也是连接阿波北部内陆的吉野川的船运和海运的结合点,正好处在三好氏出兵畿内的路线上。抚养扫部助被称为“三好之内之执事”(《多闻院日记》),很早就依附于三好氏的麾下,此外还对三好氏有着经济上的支持。

3、塩田氏

塩田氏是美马郡三谷城主,塩田源四郎一忠与加地为利(后文有介绍)、三好长家等人为“三好殿年寄中”(即阿波三好氏的三奉行——不懂战国注)(《东寺百合文书》)。塩田氏的活动最早见于三好元长以堺为据点攻略畿内之时,塩田若狭守胤光和加地为利一起担任“下城州郡代”(《大德寺文书》),另有“若狭守胤贞”之名,无法确认是胤光之子还是胤光改名。据《细川两家记》所载,享禄五年(1530)六月二十日,塩田若狭守及两名儿子与三好元长一起在堺的显本寺自杀,可见其一直活动于元长周围。

在阿波国众中,几乎都出仕于支配东四国的阿波三好氏,塩田氏是其中仅有的一个出仕于三好氏本宗家的阿波国众,因此在阿波国内未见其动向。继塩田若狭守后,又有塩田左马头,在三好长庆裁决山城国乙训郡今井的用水纠纷中,与三好长逸、斋藤基速、饭尾为清(细川信良手下奉行)、茨木长隆(细川氏纲手下奉行)一起作为评定众进行处置(《正木彰家文书》)。另有前面提到的与塩田若狭守相同官途的塩田若狭守高景,作为三好长庆晚年的奉行人曾发布连署的奉书(身份较高的人向某人传达某种命令时,其手下将内容记下并以自己的名义向被传达人传达身份较高的人的命令的文书——不懂战国注)。后以三好长庆之死为契机而出家,称“若狭入道菟■”(《东寺百合文书》)。在元龟元年(1570)八月一日付《三好宗功等六名连署状》中出现了“若狭守长隆”之名,不知此人是高景还俗后的名字还是高景之子。与三好宗功(长逸)等六名三好氏家臣连署文书,试图在与信长的交战过程中,保护山城大山崎的权益,可见其是三好氏集团中的高层指导者之一。

4、加地氏

加地氏原本是细川氏麾下的伊予国宇摩郡的郡代,没落后便从属三好氏。三好之长攻灭淡路守护细川尚春后,加地氏参与了对淡路三原郡庄田八幡宫的改建,并以此为据点。加地氏的初见文书是加地丹后守为利与塩田胤光、三好长家三人共同构成了“三好殿年寄中”,并担任“下城州郡代”一职。之后为利出家,称丹后入道宗三(《久我家文书》),后同塩田氏与主君三好元长一同在显本寺自杀(《细川两家记》)。同时期能够确定的为利的子嗣或一族有加地又五郎、但马守尚次等人。

之后,加地氏有出仕于三好氏本宗家的,也有出仕于阿波三好氏的。其中加地又五郎盛时在三好实休和筱原长房出兵讃岐时,留守阿波辅佐三好长治。次年随同三好实休一同出兵河内,改称六郎兵卫(《观心寺文书》)。三好实休战死后,在起请文中宣布效忠三好长治(《高屋城在城众起请文》)。

加地氏也与筱原氏和塩田氏一样,乃是三好氏核心的谱代重臣,在阿波没有什么势力基础,在淡路也是如此。筱原氏出仕阿波三好氏、塩田氏出仕三好本宗家,加地氏两侧均出仕,受到两家的信赖并授予代官之职。

5、森氏

森氏是阿波郡切畑城和名东郡渭山城的城主。在文书中初次出现是下发三好元长的副状的森飞騨守长秀(《真乘院文书》)。同时,东寺将其与前文提到的塩田氏、三好一秀和市原氏等人共同作为馈赠的对象(《教王护国寺文书》),可见森氏与塩田氏一样,处于三好元长权力的中枢。之后便未再出现森长秀的活动情况,推定是与三好元长一同自杀。之后,实名不详的森长门守作为三好长庆的重臣而活跃(《天文日记》、《言继卿记》),但却未见过森氏于同期在阿波三好家的活动。直至天正十二年(1584),三好氏与长宗我部氏交战之际,森志摩守村春与筱原甚五一起在土佐泊城笼城,抵御长宗我部军的进攻,并使敌军受挫(《中村市右卫门所藏文书》)。森村春的表现获得了羽柴秀吉的赏识,不仅增加了他的领地,还许可他出仕新入主阿波的蜂须贺家(《毛利博物馆所藏毛利家旧藏诸家文书》)。后作为蜂须贺水军的骨干被配属于那贺郡椿泊,在三好遗臣中是最被蜂须贺氏所重用的。

6、市原氏

市原氏是麻植郡青木城主。初次于史料中出现的人物是市原出云守国春,与三好之长、元长共同出兵畿内(《久我家文书》)。在三好元长时代,市原石见守胤吉、市原源介氏久、市原次郎五郎信胤等人被配属于京都近郊(《大德寺文书》)。三好元长自杀后,三好氏势力暂时退回阿波,在日后三好长庆重新杀回畿内时,市原源次郎、市原与吉兵卫、市原又三郎等人作为长庆的家臣侵占京都附近的庄园(《细川晴元奉行人茨木长隆奉书》),细川晴元出面要求长庆制止此种行为。之后市原氏的记录暂时断绝。再次出现的市原石见守长胤作为阿波三好氏的家臣,与三好康长等人共同签署起请文,宣誓效忠三好长治。

7、伊泽氏

伊泽氏是阿波郡伊泽城主。在三好之长和元长时代,未见其有所活动的史料。文书上初次出现的伊泽河内守与筱原长政在出兵摄津之际,向胜尾寺借粮(《胜尾寺文书》)。另有伊泽右近大辅在三好长治攻击筱原长房·长重父子时,曾在三好长治麾下活动(《松家家文书》)。

8、矢野氏

矢野氏是名西郡矢野城和板野郡矢上城的城主,其中矢上城是阿波三好氏本城胜瑞城的西大门。初次于史料中出现的人物是矢野大藏助(《天文日记》),其实名为矢野伯耆守虎村(《高屋城在城众掟》),为三好氏支配河内南部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永禄十年(1567)下发过三好康长、三好盛政、矢野虎村连署的文书(《东寺百合文书》),之后在一次史料中便未再见其记载。据《元亲记》等军记物语的记载,在天正十年(1582)八月二十八日的中富川之战中,矢野虎村战死。在之前的三好之长、元长时代,未见任何矢野氏的记载,或许与筱原氏、塩田氏一样,是矢野虎村的个人能力受到三好实休的认可而被重用的。

9、吉成氏

吉成氏出身于胜瑞城东南的板野郡吉成,初见于文书的人物是吉成出云守信长(《妙国寺文书》)。三好实休在和泉久米田之战中战死后,吉成信长未退回阿波,而是留在了堺,并获得了三好义兴的赏识。之后回到阿波,与三好康长、加地盛时等人连署向三好长治效忠的起请文(《高屋城在城众起请文》)。

10、大西氏

大西氏是三好郡白地城城主。本来虽然与三好氏同在三好郡,但起初并非是三好氏的从属,而是站在了与三好之长对立的细川高国一方(《喜多文书》)。之后便未见期动向,直到永禄三年(1560)三好实休入侵河内时一同出兵(《僧重誉算用注文》)。同年,三好长庆命令大西一族大西藏人入道与三好实休和安宅冬康等从日向调达鹰(《杂杂闻检书》)。永禄七年(1564),大西觉用、大西高森、大西越前守等人负责与由吉川元春等毛利氏重臣组成的“御四人”进行交涉(《乃美文书》)。大西氏处于三好氏领国西侧的位置,从地理上来讲比较适合担任与西国大名的外交交涉工作。

从对上述三好氏重臣们的梳理和分析来看,三好氏使其臣服并将其引入自身的权力框架内的主要是阿波北部贯穿阿波东西的吉野川流域的国众们。而且三好氏似乎并未通过武力来征服他们,大概是因为较近地缘关系使他们结合在一起。被北方讃岐山脉和南方剑山地所包夹的吉野川流域南北狭窄,但从三好郡东部直到鸣门海峡则较为平坦,三好氏也通过此条路线多次从三好郡往来于胜瑞和京都。吉野川中下游流域的这些国众们在三好氏的影响下,与三好元长生死与共,三好实休战死后又向三好长治效忠,由于地域性的原因与三好氏结成了较强的主从关系。

这些国众的据点主要集中在胜瑞城周围的吉野川的三角洲地区。筱原氏和森氏从三好氏处拜领了胜瑞城以北旧吉野川河口位置的木津和土佐泊港周围的城郭,掌握着吉野川的水运和阿波到畿内的海运线;在淡路岛的南部配置了加地氏,让其管控连结播磨滩和纪伊水道的鸣门海峡;在胜瑞城西侧中富川附近的矢上城配置了矢野氏,旧吉野川支流的别宫川附近的今切城配置了筱原氏,助任川附近的渭山城配置了森氏,这几家不仅确保了吉野川河口部的三好氏的权益,还从不同方位一同拱卫着胜瑞城。与之相对的,在阿波国内的海岸线沿线和四周的国众们对于三好氏的直接从属程度则不高。只不过是因为阿波守护细川氏将军事指挥权委派给了三好氏而已,这些国众与其说是从属于三好氏,不如说是听命于阿波守护的委任权力,因此这些国众随时可能根据形势而离反。据《三好系图》、《三好别记》、《小笠原家三好家系图》等二次史料所载,有持、一宫、大西、海部等国众是三好元长·三好长庆的姻亲,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基本可以认为这些国众并非三好氏的家臣,与三好氏之间只不过是通过婚姻手段而建立起来的较为松散的支配关系,他们本身的独立性仍然较强。另有一些以纪伊水道和太平洋沿岸附近为据点的国众因并未处在三好氏上洛的路线上,因此受三好氏的控制也比较弱,基本可以保持其独立性。可见三好氏对于阿波国众们的把控,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第三章 阿波三好氏的兴亡

三好氏最早的本城难以通过一次史料来确定。据《阿波志》所载,三好郡的芝生城是三好之长和三好元长的本城。在其附近坐落着镰仓时代由阿波守护小笠原长经开基的三好氏的菩提寺——泷寺,所以推测三好氏的本城当在三好郡的东部位置。十五世纪后期,受阿波守护之命,三好式部少辅征收“三郡”的风吕钱和段钱(《阿波国征古杂抄》、《后藤捷一所藏文书》)。三郡当是指阿波国西北部吉野川上游的三好、美马和麻植三郡,前面提到的芝生位于三好郡的东部位置,因此正是在三好式部少辅的支配圈内。

十五世纪末期,作为阿波守护家核心的三好氏势力急速膨胀,在公家众的日记中曾出现“吉见”、“三吉”等称呼,虽然实名和官途无法确认,但据学者末柄丰的比对,这就指的是三好氏(末柄丰《细川氏同族联合体制的解体与畿内领国化》),也是京都政界对于三好氏的模糊认识。

永正三年(1506)二月,三好筑前守之长拥立成为细川京兆家当主细川政元养子的阿波守护细川义春之子细川澄元上洛。之后,之长在就任了摄津守护的细川澄元的麾下负责打理着摄津事务,在很多澄元的发给文书末尾都有着“可向三好筑前守报告”的说法,可见之长负责直接传达和执行澄元的命令,在军事、行政方面为澄元提供着最重要的支持。永正五年(1508)阿波国内爆发了内乱,阿波守护细川成之委以之长对于阿波国众的军事指挥权(《阿佐文书》),对内乱予以镇压。之长此时可以说对于细川京兆家和阿波细川家是两属的存在。细川政元死后,细川高国、细川澄元卷入了继位之争并爆发军事冲突。永正六年(1509)六月的如意岳之战中,澄元·之长方败北,败退中逃往伊势的之长之子长秀被伊势国司北田材亲所杀。永正八年(1511)六月,之长再次举兵但又失败,最终退回阿波。永正十四年(1517),三好之长入侵淡路,次年五月攻灭淡路守护细川尚春,十一月进军畿内,终于在永正十七年(1520)三月将细川高国赶出京都而成功上洛。但好景不长,五月,细川高国在近江六角氏的支援下卷土重来,细川澄元此时抱病在床,三好之长迎击细川·六角联军,在十倍兵力差的情况下落败,逃亡过程中被细川军捕获,在知恩寺被杀。

从三好之长的败死过程来看,三好之长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在阿波守护家内部崛起,主要是因为三好之长的权势是与阿波守护家的背景相结合的,一旦阿波守护家出现了动荡,那么三好氏也就相应失去了统率阿波国众们的权限。随着三好之长的死亡及一个多月之后细川澄元的病亡,三好氏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直至六年后的大永六年(1526)年底,三好政长等人趁着细川高国谋杀重臣香西元盛造成本家内乱之机,率领阿波众由堺登陆。次年三月二十二日,三好元长拥立细川澄元之子晴元和十一代将军足利义澄之子足利义维由阿波渡海,十一月在京都击败将军足利义晴和管理细川高国一方的朝仓军和田山军,以堺为根据地,大有横扫畿内之势。学者今谷明所称的“堺幕府”此时成立(今谷明《室町幕府解体过程研究》)。

在三好元长活跃的时期,几乎未见阿波三好氏的活动,关注此课题的研究也很少。同据学者今谷明的指摘,此时堺幕府的矛盾主要是以细川晴元奉行众笔头茨木长隆为首的摄津国众与以军事力量核心三好元长为首的阿波国众之间的对立。虽然今谷明并未深入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但他通过对畿内相关的一次史料来分析,三好元长确实有着编制吉野川中下游流域国众为自己家臣团的行为,除了继续沿用永正十六年(1519)三好之长以加地为利、塩田一忠、三好长家所组成的“三好殿年寄中”这样的重臣集团外,在大永至享禄年间,还引入前章提到的森氏、市原氏及三好一秀等人进入自己的权力中枢。可见,元长除了继续保持与细川氏的协作关系外,还在积极构筑以吉野川中下游流域国众为核心的自身的权力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阿波国众均服属于阿波守护细川氏及三好氏的统治。例如麻植郡出身的麻植贞长,是细川氏庶流细川典厩家当主细川尹贤的重臣(《上杉家文书》),而享禄元年(1528)以前,细川尹贤一直是站在细川高国一方,与三好元长是对立的;三好郡的大西氏和阿波南端海部郡海部城的海部下野守也是细川高国一方(《御内书记录》);那贺郡牛岐城主新开扫部助春实虽然也出仕于细川晴元(《东寺百合文书》),但并不从属于三好元长。

此外,堺幕府的足利义维方也并非是拧成一股绳去对抗足利义晴方。大永八年(1528)一月二十八日,在公家众的日记中有三好元长与细川高国进行和睦交涉但失败的记录(《实隆公记》、《二水记》),结果二月六日元长想回来拜见细川晴元而被拒绝(《严助往年记》)。享禄二年(1529)元长又同同在义维阵营的柳本贤治争权败北而退回阿波(《细川两家记》),后来柳本贤治也力主与足利义晴方达成和睦,但被义维和晴元拒绝,于次年出阵播磨期间死去。趁着足利义维方的内斗之机,细川高国在备前守护代浦上村宗的支援下入侵摄津,而三好元长和阿波守护细川持隆重新站在了义维一边,在享禄四年(1531)六月四日的天王寺之战中击破细川军。六月八日,窘困的高国在摄津尼崎的大物自杀。

享禄五年(1532)一月二十二日,三好元长袭杀了之前已死的柳本贤治之子甚二郎(《实隆公记》、《言继卿记》),造成他与细川晴元的关系急速恶化,之后虽然元长及部分家臣剃发对晴元表示恭顺,但作为三好元长支持者的细川持隆又与晴元对立而回归本国,所以晴元与元长的二次对立不可避免。有鉴于此,细川晴元开始寻找新的军事后盾,他把目光瞄准了本愿寺及一向一揆。最终在六月十二日,元长及二十余名家臣被据说是十万的一揆军攻围而败死(据《堺鉴》所载,元长死前切腹并将内脏抛向了敌军,同后来的仁科盛信——不懂战国注)。足利义维在自杀前被细川军捕获而最终放弃一死。十一月,细川晴元与足利义晴达成和睦。

综上所述,以堺为根据地进行畿内支配的足利义维方内部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集团内除了义维手下本身的奉行人外,还有属于细川晴元手下的奉行人茨木氏、饭尾氏,可竹轩和三好宗三等御前众,三好元长与阿波守护细川持隆等阿波众,柳本氏等原细川高国家臣等等,是一个大集合体。因此三好元长、细川晴元和柳本贤治等人与将军足利义晴的单独媾和,乃是足利义维权力下的派系抗争的结果。虽然三好元长一直保持着与阿波守护细川持隆的亲密关系,但与细川晴元的关系可不像祖父三好之长与细川澄元的关系那么紧密了,反而是对立的时候较多。

享禄五年(1532)三好元长自杀后,三好氏再次沉寂于阿波。但次年的天文二年(1533),元长之子长庆就杀回了畿内。与三好之长·元长不同的是,三好长庆之后就没有再回阿波,而是以摄津越水城和芥川山城为据点扩大着势力。更与其他大名不同的是,未见三好长庆发给的进行本国阿波支配的文书,不像今川义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织田信长等大名一心排挤兄弟和有力一门众的势力,防止他们做大。三好长庆则完全委任二弟实休构筑与阿波守护家的关系,并负责阿波事务,自己集中精力在畿内与细川晴元和足利义辉等对抗,最终成为了控制近畿、四国等地十几国的大势力。

天文八年(1539),前管领细川高国的养子细川氏纲纠集纪伊的田山稙长、出云的尼子晴久、土佐的香宗我部氏等与京都的足利义稙、摄津的细川晴元和近江的六角定赖对抗。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十月二十八日,阿波众与尼子军在备中发生冲突(《亲俊日记》),此时的阿波众由细川持隆和三好实休组成,且从实休给白峰寺发给的禁制来看,此时年轻的实休还是在细川持隆的权力下行事的。

天文十五年(1546)十月,细川持隆和三好实休渡海至堺,直至天文十七年(1548)五月回到阿波这段时间内,一直支持三好长庆转战畿内各地。虽然实休在山城、摄津等地发布了一些禁制(《离宫八幡宫文书》、《本能寺文书》、《胜尾寺文书》、《北川家文书》),在无法确认这是细川持隆的指令还是自行发布。在之前三好实休年轻时,处于细川持隆的庇护下并执行他的命令,随着实休年龄的增长,细川持隆的干预逐渐淡化,且实休选择了三好氏的谱代重臣筱原长政为自己的臂膀。

天文十七年(1548),三好长庆与细川晴元一方的丹波守护代波多野秀忠(稙通?)之女离婚,娶细川氏纲一方的河内守护代游佐长教之女,表明从晴元方离反。之后,细川持隆和三好实休便没再出兵畿内。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六月,三好实休和其弟十河一存在胜瑞见性寺谋杀了细川持隆(胜瑞骚动。《细川两家记》记为九日,而《东寺过去帐》记为十七日)。三好长庆流放多名依附于细川晴元的守护代和国众,并将细川氏纲方的丹波守护代内藤氏和和泉守护代松浦氏收为己用。连晴元所出身的阿波守护细川氏也无法继续维持与三好氏的关系了(但一直以来細川持隆和三好实休都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关系,所以三好实休突然谋杀細川持隆的真正原因目前还有待探讨——不懂战国注)。

但实休却未杀害持隆之子真之,并继续抚养他,据学者新见明生的主张,实休还是想继续保持对阿波支配的正当性。在畿内的三好氏本宗家也有类似情况,三好长庆流放了细川晴元后,也继续抚养其子细川信良。上述大概都是怕背上下克上的非议吧。

据《昔阿波物语》、《阿州古战记》等二次史料所载,胜瑞骚动后,名东郡的久米义广、野田内藏助、佐野平明、小仓重信等人举兵,被实休镇压,但没有一次史料能够证明此事。在消除了后顾之忧后,实休开始对外用兵。在天文二十三年(1554)出兵播磨时,十月,实休与兄三好长庆、弟安宅冬康和十河一存在淡路洲本城会谈(《细川两家记》);永禄元年(1558)在京都与足利义辉交战时,九月三日四兄弟又在摄津尼崎会面(《细川两家记》)。可见,每逢比较重大的军事行动,三好长庆的几个弟弟在家中保有相当重的发言权。

永禄二年(1559),实休将对阿波的支配权委任给长子三好长治,并让筱原实长、加地盛时、三好康长等重臣辅佐。自己则率领筱川长房、三好盛长等将出兵西讃岐,扫荡当地的反三好势力香川氏。实休联络伊予的河野氏和村上氏,共攻香川氏(《屋代岛村上文书》)。而毛利元就也惧怕实休对备前兒岛有所行动(《思文阁古书资料目录》所收《毛利元就书状》),从而造成毛利和三好两家的紧张气氛。鉴于此种剑拔弩张的态势,三好长庆也是心里没底,通过松永久秀向将军足利义辉建议,赐给丰后的大友宗麟以九州探题之职及大内氏家督之位(《大友家文书录》)。得到大义名分的大友宗麟立即开始入侵北九州的毛利氏领地,从而缓和了备讃海峡间三好和毛利两家对峙的紧张气氛。得以从讃岐抽身的三好实休于永禄三年(1560)六月底攻击河内守护田山氏位于南河内最大的政治据点高屋城,十月二十七日落城。由此可见,围绕四国及濑户内海周边的三好氏、毛利氏、河野氏、大友氏之间的战争,实际与畿内的情势是联动的。

而在畿内,三好长庆对于被近江的六角承祯与纪伊的田山高政·根来寺而夹击深感头疼。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义兴·松永久秀与六角承祯对峙,而三好实休则负责收拾田山氏和根来寺。但在永禄五年(1562)三月的和泉久米田之战中,实休战死,获胜的田山方宣称这是“天下的大胜利”(《尾崎林太郎文书》)。败北的三好军除了吉成信长滞留于堺外,其他均返回阿波。而之前留在阿波辅佐三好长治的三好康长、加地盛时、三好盛政、筱原长秀、矢野虎村等人则于五月十日渡海前往摄津尼崎(《柳生文书》),与三好本宗家的三好义兴和松永久秀会合后,在十九日和二十日的河内教兴寺之战中击破以田山高政为首的安见宗房、野尻孙五郎、汤河直光等将及松浦氏和根来寺等势力,并将六角氏赶回近江(《大馆记》)。

据《己行记》记载,在与田山军交战的三好军中,不仅有三好盛政、加地氏、筱原氏、东村氏等一族和谱代家臣,还有淡路南部的野口氏、贺集氏、福良氏,阿波南部的海部氏、牛岐氏等国众参加。可见三好实休实现了不通过阿波守护细川家也可动员阿波绝大部分势力的愿望,随着他在永禄四年(1561)位列幕府的相伴众(《杂杂闻检记》),说明实休已经架空了阿波守护家,拥有和兄长长庆并列的家格。

实休战死后,据守高屋城的三好氏重臣筱原长秀、加地盛时、三好康长、矢野虎村、吉成信长、三好盛政、三好盛长、市原长胤、伊泽长纲等人于当年(1562)十一月二十九日连署文书,宣誓效忠于实休的后继者·其长子三好长治,并通过集团合议指导体制进行对南河内的支配(《高屋城在城众起请文》)。其中三好康长、矢野虎村和三好盛政就好比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三人众一样,发布三人连署的书状,好似“阿波三好氏三人众”(《三好康长·矢野虎村·三好盛政连署状案》)。在阿波,以实休之死为契机,重臣筱原长房制定了阿波三好氏独立的分国法《新加制式》,并多次出兵讃岐(《三野文书》),在三好氏家臣中显得格外突出。

虽然三好实休战死,但阿波三好氏下克上了阿波守护细川家,并度过了实休死亡这段最困难的时期,成为三好氏政权下以阿波为中心,坐拥讃岐东部、淡路南部、河内南部的大大名。

永禄七年(1564)七月四日,三好长庆亡,享年四十三岁。三好氏本宗家于永禄三年(1560)起已由三好义兴继任家督,长庆作为后见,计划平稳实现权力的过渡。但事与愿违,永禄六年(1563),义兴年纪轻轻便病死,享年二十二岁。因此在永禄七年初,三庆不得已将幼弟十河一存与前关白九条稙通养女所生之子义继立为继承人。在义继尚未来得及巩固权力基础时,长庆便撒手人寰,预示着三好氏本宗家的当主权力的衰弱。

永禄八年(1565)五月十九日,三好义继、三好长逸和松永久通合谋杀死了将军足利义辉,学界近年将其称为“永禄政变”。据《言继卿记》和《细川两家记》所采用的说法,大概是因“阿州之武家上洛之事”所致,其中“阿州之武家”指的是足利义维或足利义荣。学者今谷明的看法是三好氏图谋恢复永禄元年以来对山城国的支配权,必须将足利义辉彻底根除,继续执行拥立足利义荣的路线;另一学者山田康弘则引用镰仓幕府北条得宗家的事例,三好氏想让相对容易控制的人物坐上将军宝座,以确保三好氏的统治。将足利义辉除去,则会解决“二将军”的现状,即消除义澄—义晴—义辉—义昭和义稙—义维—义荣两系足利氏的对立关系。但因抓捕足利义昭失败,还是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但笔者认为杀害足利义辉的三名主谋三好义继、三好长逸和松永久秀是否会拥立足利义荣,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首先,足利义辉完全夺走三好氏对山城国的支配权这件事还无法确实证明。然后,“二将军”两家家系中,只有足利义澄流才为全国武家所承认,且三好长庆很是无视足利义维的存在,遑论说会拥立义维一系(足利义维在三好元长败死时便返回阿波,并在阿波守护细川之持的庇护下过活。二十一年后三好实休谋杀了之持之子持隆,义维大怒,又逃往周防。直至长庆死前的一年方在三好长逸的斡旋下回归阿波,但此时他已中风。所以三好长庆与足利义维间并未有深刻的交集——不懂战国注)。因此通说的三好义继等人以拥立义维之子义荣为既定目标的说法不是很能站得住脚,也许是三好义继等人察觉足利义辉得知三好长庆已死的消息后会有反三好的举动,从而先下手为强;抑或是想要在将足利义辉三兄弟杀死后(足利义辉被杀后,其三弟·在相国寺出家的周暠也被杀死,只有后来的足利义昭侥幸逃出——不懂战国注),回归到五年多以前三好长庆独揽大权且不拥立足利氏为将军那种状态中去。

但究竟是谁想要拥立足利义维、义荣父子呢?从伊予河野氏的外交僧梅仙轩灵超给河野通宣汇报足利义辉死亡详情的报告中得知,乃是阿波三好氏重臣筱原长房(《臼井稻叶河野文书》)。而长房在永禄七年(1564)末至次年二月这段时间内,是身在畿内的(《细川两家记》、《日本史》)。而且在三好氏内部,方针也并未统一,从之前的分析来看,三好氏本宗家本身并没有拥立足利义荣的必然理由,但为何最终又采用的筱原长房的意见使义荣成功上位呢?是因为三好氏本宗家的内部爆发了矛盾。永禄八年(1565)十月,以三好长逸为首的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父子之间因争夺畿内的控制权及三好氏内部的主导权,双方的矛盾显在化。从永禄九年(1566)筱原长房给摄津、山城及大和发给的禁制来看(《摩耶山天上寺文书》、《大觉寺文书》、《今西家文书》、《成就院文书》),他已经横扫了畿内很多地域,实力大增。因此为了战胜松永父子,三好义继和三好三人众必须遵从长房的意见,以期得到其支援。于是在此大背景下,足利义荣于当年九月二十三日进入了摄津越水城,十二月在富田的普门寺获得叙任从五位下左马头的官位许可(室町幕府的潜规则是次期将军就任左马头之官位——不懂战国注),并终于在永禄十年(1567)一月五日正式叙任左马头。

因三好氏本宗家的内乱,使阿波三好氏的重臣筱原长房得以介入本宗家内部的权力,永禄十年(1567)二月十六日,实权被夺的三好义继反而投身到了之前敌对的松永久秀一方。而筱原长房在畿内,与三好长逸、三好宗渭(即三好三人众之一的三好政康——不懂战国注)一起连署书状,处理政务(《久我家文书》),另外还有高屋城的三好康长及长房家臣·阿波川人城主川人雅长协助(《法隆寺文书》)。连大和的筒井顺庆也与长房合作,牵制松永久秀(《药师寺文书》)。

同时,筱原长房还出兵讃岐(《西光寺文书》),攻击备讃海峡的兒岛的本太城,与毛利军交战(《岛家遗事所收文书》),可见此时阿波三好氏在四国和畿内两线作战。永禄十年(1567)十月,被长房拥立的足利义荣对伊予河野氏下达要求其尽忠的御内书。次年二月八日,在筱原长房和三好三人众的支持下,足利义荣就任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征夷大将军。在这段期间内,长房一直致力于协调三好氏本宗家和阿波三好氏之间的合作,并以足利义荣为权力主体和大义名分,在军事方面依托筒井氏和河野氏等外援。而长房侧所面对的最为强大的敌人,乃是足利义昭及其后盾织田信长,再加上之前与长房对抗的三好义继、松永久秀和田山高政等人。永禄十一年(1568)九月,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开始上洛战。同时,毛利元就也与义昭和信长互通消息,击杀三好方的阿讃众香川又五郎(《下关文书馆所藏细川家文书》)。

相对于外部的压力,筱原长房在阿波三好家内部的权力支配也并非顺风顺水,也有反对派存在。永禄八年(1565)九月,长房与三好三人众出兵攻击松永久秀方的摄津伊丹城时,一宫氏等五名阿波国众违背约定,私自撤回阿波(《清水别当记》);在与信长军敌对伊始的永禄十一年(1568)十一月十四日,长房之弟(实名不详)内通三好义继,想要谋杀长房,计划失败后逃往堺(《多闻院日记》);紧接着,三好一族安宅神太郎对长房有所不满,率领淡路众从对织田军的前线撤退(《细川两家记》)。从永禄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长房安堵阿波国众塩屋总左卫门尉德政免除特权一事来看(《木户太平氏所藏文书》),原本应由当主三好长治实施的权力,现由长房直接发布,在阿波国内,长房的权势已经可以和主家相提并论,这或许就是前述那些一族和国众不满的原因吧。

永禄十二年(1569)一月五日,三好三人众及阿波众杀入京都,急袭当时足利义昭的居所本圀寺。足利义昭在织田军的帮助下击退敌人后,立即开始调停正在北九州拉锯的毛利和大友两家,要求他们共同对付三好氏(《吉川家文书》、《大友家文书》)。疲于应对这种情况的筱原长房于元龟元年(1570)九月为了响应本愿寺法主显如的同盟要求而率领阿波·讃岐众两万余人渡海,从兵库浦登陆,与三好三人众会合后攻击瓦林城、越水城、茨木城等,并时刻窥伺着京都(《三浦讲中文书》)。之后,六角氏、浅井氏和朝仓氏也加入到三好·本愿寺的同盟中来,共同对抗织田信长。处于劣势的信长急忙收松永久秀之女为养女并将其嫁给三好长治,与阿波三好氏达成和睦后暂时撤出摄津(《寻宪记》)。

但上述停战并不意味着阿波三好氏的军事行动中止。长房借着与信长达成和睦的机会,结好备前的浦上宗景(《柳泽文书》),并应允能岛村上水军的援军请求,派遣阿波众冈田权左卫门和塩饱水军前去支援(《毛利辉元书状》),以对抗毛利氏。毛利氏之前因足利义昭之命而与三好氏开战,此时看到已与织田氏达成和睦的三好氏仍不断地向自军发起攻势,立即遣使询问义昭和信长,回答说是与三好氏及长房达成的和睦乃是权宜之计,毛利氏当与讃岐的香川氏接洽,商讨共同进攻讃岐(《小早川家文书》),扫荡三好氏。而且义昭为了拉拢伊予河野氏,还向其开出空头支票,承诺返还被阿波三好氏侵占的东伊予二郡(《稻叶河野文书》)。看到三好氏和毛利氏间的对立,之前被毛利氏赶出本城的尼子氏残党也趁机攻入毛利领;土佐的长宗我部氏及肥前的龙造寺氏则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站在了毛利氏一方(《藩中古文书所收村上小四郎氏所藏文书》)。也就是说,随着阿波三好与毛利两家的对立,使浦上、尼子、村上、足利、织田、河野、长宗我部、龙造寺等势力全部卷入了战争。

至元龟四年(1573),足利义昭、阿波三好氏、本愿寺势、三好义继、松永久秀、摄津的池田氏、河内的田山氏、游佐氏及甲斐武田氏、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乃至丰后的大友氏均与织田信长为敌对关系(《显如上人文案》)。但实际上在阿波三好氏内部也存在着与织田氏和睦的声音。当时身在堺的三好存保就向信长申请出兵攻击三好义继(《山崎文书》);而在元龟四年五月,三好长治拥立细川真之,袭杀了对信长主战派的筱原长房、长重父子(《松家家文书》),并开始与信长进行和睦交涉。但信长则回应说作为织田氏的同盟者毛利氏是不会接受与三好氏和睦的(《吉川家文书》),因此和睦交涉以失败而告终。

至此,三好氏自三好长庆死后以筱原长房为军政主导的时代宣告终结。

天正三年(1575)四月,作为反织田方的摄津新堀城被信长军攻落,城将香西氏、十河氏、三木氏、藤冈氏、东村氏等人战死,河内高屋城的三好康长投降于织田信长(《信长公记》)。看到康长被赦免,长治想以当时身在高屋城的吉益氏为中间人再次申请与信长达成和睦(《田山义昭氏所藏文书》),但又被拒绝了。

天正四年(1576)十二月二十七日,三好长治与阿波守护细川真之对立,在退守别宫长原后自杀。学者田中省造据《三好家谱》得出结论,细川真之乃是得到了织田信长的强援;另一学者桥诘茂则指出,织田信长利用细川晴元之子信良,并支援讃岐的反三好方势力香川信景,同时结好土佐长宗我部氏,拒绝三好长治的和睦申请等,通过种种手段来构筑对三好氏的包围网,这是信长四国领国化政策的一个核心环节(三好长治败亡的通说和表面原因是长治强令阿波国众和领民改信法华宗而导致领国内乱,最终被长宗我部元亲有机可乘——不懂战国注)。

三好长治败死后,之前一直头疼于筱原长房频繁出兵骚扰的毛利氏反而开始主动入侵讃岐,在天正五年(1577)闰七月的元吉城之战中击破长尾、羽床、安富、香西、田村氏等讃岐国众(《浦备前觉书》)。与此同时,土佐长宗我部氏开始入侵阿波,确认阿波公方足利氏的所领安堵(《土佐国古文丛》),迫海部郡日和佐城的日和佐氏臣从(《浜家旧藏文书》)。失去了三好长治的阿波成为了反织田方的毛利氏和亲织田方的长宗我部氏之间角逐的战场。

天正六年,之前出继十河氏的三好实休的次子存保回到阿波,试图挽回阿波三好氏的势力。毛利氏的小早川隆景向存保传达了祝贺旨意(《三原高校所藏三原城城壁文书》,可见此时存保的立场是亲毛利一方的。之后的四国局势基本就是毛利·十河与织田·长宗我部双方间的对抗。随着长宗我部元亲渐占优势,天正八年(1580)事情迎来了转机。长宗我部元亲通过明智光秀的重臣斋藤利三向羽柴秀吉介绍了四国的局势(《吉田文书》),在书信中说明了元亲基本已经压制了阿波,并着手攻击讃岐的十河城和羽床城,等平定了阿、讃两国后,便会出兵攻击毛利氏和河野氏。但从大坂方面(石山本愿寺?)逃出的浪人们夺取了胜瑞城,并攻击一宫城,与杂贺众一伙的新开道善也一并蜂起,因此元亲非常关注信长麾下的三好康长前往讃岐的动向。也就是说在信长的四国政策中,由于敌视阿波三好氏且并不乐意看到长宗我部元亲的势力过于膨胀,因此将再兴三好氏的责任交给了亲织田方的三好康长,并以此牵制长宗我部氏。

信长究竟何时开始转换四国的政策是这些年来学界争论的焦点,由于很多一次史料未注明年份,因此学者们各有看法。除了文书的时点问题,此事还涉及织田氏与长宗我部氏的关系、织田家中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的对立及本能寺之变爆发的原因等诸多复杂问题,在此无法进行深入的讨论。

现仅从三好氏的视角,对于天正八年的情势进行梳理。此时织田方的长宗我部元亲基本压制了毛利方的三好存保(十河存保回到胜瑞城后,其文书署名中基本使用三好苗字——不懂战国注),但从大坂逃出的浪人、杂贺众和新开道善的蜂起严重威胁到长宗我部元亲对阿波的统治。以压制本愿寺并攻击毛利氏为最重要课题的织田信长本希望元亲早日压制四国,以能够腾出手来与织田军一同对付毛利氏,但现实中有些困难。因此信长又想令三好康长在平定阿波和讃岐后(《志岐家旧藏文书》),由羽柴秀吉、宇喜多秀家、三好康长、长宗我部元亲一起构筑起对毛利辉元、三好存保和河野通直的包围网。但元亲对此方案的最终目的性表现出狐疑,因此通过前面的书信想从羽柴秀吉那里探探口风。

被派往四国的三好康长军主要包括了摄津塩川氏、河内的多罗尾氏、池田教正、野间康久一族、结城氏、安见新七郎等人,绝大部分都是河内众(《士林证文》)。特别是多罗尾氏、池田氏和野间氏本为三好义继的重臣,即所谓的若江三人众。在三好康长臣从于信长后,康长取义继的养父三好长庆的“庆字”,改名“康庆”,以示自己为三好氏本宗家的继承人,从而能够有与阿波三好氏的三好存保对抗的名分。但从结果来看,三好康长不仅没能平定阿波和讃岐,信长的这种政策还直接造成了长宗我部元亲的离反,以三好康长·长宗我部元亲对抗毛利辉元·河野通直的战略构想也宣告失败。

天正十年(1582)二月,为了对抗长宗我部氏,三好康长再次出兵四国。此时,信长以三子信孝为三好康长的养子,并确定了讃岐给予信孝、阿波给予康长的领国分割计划。六月一日,三好信孝率领丹羽長秀、蜂屋赖隆等织田军宿将到达大坂的住吉,准备渡海杀向四国。同时向正在四国抵抗长宗我部军的筱原实长发布了自军即将进发四国的制札(《土佐国纛简集残编六》)。但在次日,震惊全日本的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死,入侵四国的计划被迫中止,信孝与羽柴秀吉军会合共同攻击明智光秀军,为父报仇。与此同时,反信长方的势力也趁此千载不遇的良机发起攻势。例如曾站在明智一方的菅达长趁机占领淡路的洲本城,羽柴秀吉令安宅神五郎夺回(《萩原员崇氏所藏文书》);八月二十八日,长宗我部元亲在阿波中富川之战中击破三好军,三好存保于九月二十一日从胜瑞城退城,退守讃岐。

天正十一年(1583)八月,三好存保改名“义坚”,试图在讃岐回复统治。其改名的原因大概是三好康长收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为养子,改名“三好信吉”,并认可讃岐国众香西又一郎在播磨志方郡的知行(《黄薇古简集》)。如此来看,三好信吉已经直接影响到三好存保对于讃岐国众支配的正统性。因此存保如同十河一存之子入继三好氏本宗家取名三好义继一样,通过改名来对内外宣示自己才是三好氏本宗家的继承人,不仅是四国国众们,即使对于畿内的三好康长和信吉(即秀次)养父子来说,自己才是正统。

但从事实来看,改名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性作用。三好存保完全没有力量同长宗我部元亲对抗,只能接受羽柴秀吉的援助(《竹内文书》)。秀吉不仅利用三好康长、三好存保与长宗我部元亲对抗,还将淡路水军的头领·三好一族的安宅神五郎及船越景直转封到播磨明石郡押部谷这一内陆地方(《萩原员崇氏所藏文书》),令自己的心腹仙石休久入主淡路,统率诸领主并整编水军。

天正十二年(1584)六月,讃岐十河城落城,存保撤退到大内郡的虎丸城(《香宗我部家传证文》)。至此,阿波三好氏目前所保有的城郭只剩下了讃岐虎丸城和筱原甚五、森村春据守的阿波土佐泊城了(《中村市右卫门所藏文书》)。据学者津野伦明的指摘,天正十二年在四国的一连串的长宗我部氏与阿波三好氏的战斗,是羽柴秀吉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间爆发的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局部联动战役之一。

天正十三年(1585)五月,羽柴秀吉以弟弟羽柴秀长为总大将,命秀次、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等一同出兵四国。八月,长宗我部元亲降服。在之后的四国国分中,阿波被赐予蜂须贺家政,野口孙五郎和森村春为其与力;讃岐被赐予仙石秀久,安富氏及“十川(河)孙六郎”(即三好存保)为其与力(《毛利博物馆所藏毛利家旧藏文诸家文书》)。由此可见,原阿波三好氏的领国被赐予秀吉的家臣,大部分遗臣成为了蜂须贺氏的家臣。存保没能以“三好义坚”之名回归旧领,只能以“十川孙六郎”之名在讃岐担当一介三万石的与力大名,在丰臣政权下苟延残喘。

天正十四年(1586),名义上为了救援丰后的大友宗麟,秀吉发动了九州征伐。长宗我部元亲、信亲父子及十河存保随同仙石秀久出阵,但在户次川合战中被岛津家久击破,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战死。仙石秀久因责被改易,十河氏也一同被改易,作为大名的阿波三好氏至此彻底灭亡。

原作者 天野忠幸

原文出自《论集战国大名与国众10·阿波三好氏》(岩田书院2012)

原文题目为《総論 阿波三好氏の系譜と動向》

不懂战国 编译

不懂战国后记:本文的前两章是对阿波三好氏的研究现状和对阿波三好氏当主、一门和重臣的简介,虽然都是基于现在的研究状况和一次史料得出的结论,但实际上这两章的内容非常枯燥,可能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第三章才是真正介绍三好氏,特别是阿波三好氏的盛衰。说起三好氏,绝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三好长庆,而说起三好实休(看完本文的读者不知是否还会继续称其为三好义贤),也是很多读者都熟悉的名字。但对其事迹也许并不了解,包括我自己之前都不了解三好实休在三好家和阿波国的影响力有那么强大,以此来类比,三好长庆的三弟安宅冬康和四弟十河一存在各自的分国的势力也该是如此吧。而且从文中来看,凡是本家遇到大事,三好四兄弟还能一起商量执行,所以在三好长庆精神恍惚前,几兄弟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而且长庆敢于放权给实休,可见对实休的信任和器重程度。正如文中多次提到的,关于战国时代阿波国的资料不多,希望通过本文能使读者对战国时代阿波的形势及三好实休、长治和存保父子的履历有个粗浅了解。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